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墨园特色>写字教育>详细内容

写字教育

写好字,做好人
——浅析写字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16 09:25:34 浏览次数: 【字体:

我校是南京市首家被评为“全国写字实验学校”的单位,也是南京市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写字教学既是我校课题研究的龙头,又是学校长期保持的特色。现在,我校的书法教育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越来越受重视,全校形成浓浓的写字氛围,教师对指导学生写好字均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写好字,做好人,如今我校的老师强调写字方法和技巧更重视以写字教学为抓手渗透品德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精神风貌。

在写字教学中进行思想文化教育

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到四个自信其中要坚持文化自信。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思想单纯,应鼓励他们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粹,热爱传统文化艺术。几千年来,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为我们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汉字又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形成独立艺术门类的文字,哺育着古往今来无数的艺术家。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甲骨文、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后的草书、行书、楷书在这浩瀚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家,有钟繇、王氏父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是陌生的,因为这不是书本上的,而教师对此进行介绍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

现在我校的书法课教师们会结合教学内容时常穿插一些古今中外书法家的趣闻轶事,介绍一些历代大师们怎样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故事,如王羲之爱鹅,米芾与宝纸,板桥体的由来,钟繇在被子上练字,怀素练穿盘板等故事。鼓励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传统的文化艺术。学生听了都说古人了不起,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说要把字写好超过古人。在这样一种气氛中再给学生讲解笔画、方法,效果明显有提高,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发扬祖国文化传统,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

二、 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学习写字,要把字写好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坚持勤学苦练,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练好字,必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性和对做事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这样的品质从哪里来呢?当然也是可以在写字教学中慢慢培养的。 

第一,良好心性的培养。实际上,学生在写字兴趣方面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对写字只有暂时的兴趣,且仅停留在期待和向往的状态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有的则具有稳定的兴趣,一旦对写字产生兴趣,就会深入钻研,锲而不舍。但纵观全班学生,他们在写字方面,普遍缺乏沉稳、平静、安详的心性。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心性,就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中,教师们也会不断地培养他们沉稳、平静、安详的兴趣与心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知难而进,勤学苦练。为此我校教师着力在四个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1)教师榜样。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沉稳、平静、安详,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并向学生展示。(2)组织学生留心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书法作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好字,认真看,细揣摩,做到胸有成竹。(3)同学榜样。平时多表扬在写字时能够做到沉稳、平静、安详的同学,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作品评比展览。(4)自我榜样。引导学生定期公布自己所写的最漂亮的字,以自我鼓励,不断进步。

第二,持之以恒意志的培养。书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这些故事可以触动学生,尤其当他们练了字花了时间发现进步不大时,教师在课上练字时讲一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积极性,一方面也是提醒学生注意。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养成这样的意志品质

三、在写字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第一、课堂要求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学生不爱护笔,打翻墨水瓶,或者是写字过程中墨水溅到同学身上等。特别是、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可能会频频出现这些问题,问题虽小却很麻烦。这表明在写字的时候,学生没有完全把心放进去,如果用心投入了,又怎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问题的出现跟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教师在写字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例如在教学之前,要告诉学生做好课准备,削好铅笔,准备好橡皮,笔的使用和保养,文具的摆放,特别是墨汁和墨水在使用时的注意点。把字和作业本按规定的位置放好,然后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坐姿和执笔方法,如果忽视儿童这些毛病,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不仅不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还会影响他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不断改正不良习惯。一般来讲,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被纠正后,自己的字都会有进步。

第二、课堂环境对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应创造一个幽静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逐步养成心静的良好习惯。教师可利用组织教学的一分钟时间里让学生闭目入静,足安心静,稳定其情绪使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心活动指向和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古人说:心燥则笔燥,心静则笔安。心静才能凝神静气,呼吸平稳,掌握好屏息时间,为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开发思维,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写字练习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写字练习不光要用眼,还要用脑子用心去研究。启迪思维,理性的分析,可帮助学生培养深入学习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时常要求学生读帖。如基本的关于“八法”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等,我们都看到了些,真正读懂了哪些。看懂不同笔画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书写方法后,再研究结构,结构的各种关系和特征,应历历在目,并能深刻领会。在具体观察过程中,教师要作向导,要作详尽细致的分解,并交换意见。对难懂的知识点老师可先提出观察、思索的参考意向。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孩子们的观察往往多是感性的、表面的,通过分析和比较及研究,可以帮助找到一些根据、依托、一些规律,帮助记忆、消化。比如“中锋运笔”,有哪些约定的规范和应该怎样避免教条化等等。先人留下的很多术语,其实多已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入学习一定要有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能力。在比较中对照帖找出自己的不足,分析不同帖、佳作的不同的表现方式、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能钻到字帖里去,能陶醉在书法艺术所呈现的各式各样的审美意趣之中。

总之,写字是一门综合课程。我们在教学时不可以拘泥于笔画的分析,而应尽可能地挖掘写字教学中的潜在作用,使学生在写得一手好字的同时能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内心的,自己的个性、情感,乃至于审美趣味,加强学生的德育渗透。


 

 

 

 


【打印正文】